在學習實用翻譯過程中,有一點前向是初學者一開始就要注意預防的,那就是,許多學生往往將其視作圍繞語言進行的活動,而忽視了它是一個以人為對象、以實現某種實用目標為出發點的目的性行為。某些杭州翻譯只滿足于尋找語言上的等值詞或近似詞,而沒有想過自己的譯文在譯語語境中的交際效果究竟如何,預期譯文功能是否實現。這個傾向從一開始就要注意糾正。應該充分認識到實用翻譯不僅是同事涉及兩種語言及其表達方式的語言活動,涉及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它需要同時調動翻譯者對兩種語言嫻熟的理解運用能力和對文化差異的敏銳認識和處理能力。必須糾正翻譯是兩種語言間一對一等值關系的錯誤觀念,注重漢英兩種語言和文化的比較,重視譯文的預期功能和交際效果,努力使譯文在譯語語言文化環境中實現其目的。
另外,學習者從一開始就要充分認識實用類翻譯工作的艱巨性,注意培養認真負責的態度。翻譯是兩種不同語言文化的碰撞,任何翻譯過程都充滿了無數需要克服的語言障礙和必須逾越的大大小小的文化陷阱。要恰到好處的相互轉化,絕非輕松之事。紐馬克曾經把翻譯活動比作海洋中的冰山:露出來的尖頂部分是譯作本身----它是可以看的見的、寫在紙上的東西;而整座冰山,整個翻譯活動,則是譯者所做的全部工作。它常常十倍于譯作本身,其中有許多甚至根本沒有派上用場。而每解決一個問題,對譯而言,也意味著新知的獲得,正可謂:勤查多問,學譯相長。
學習者要再分析對比源語言文化和譯語語言文化不同特點和要求基礎上,對各種處理方法進行權衡擇優,避免生搬硬套所學技巧。因為翻譯處理是沒有一定之規的,尤其針對不同領域,不同使用場合的實用語篇。正如紐馬克所說,”翻譯中不存在絕對正確的處理方法,一切都得依具體情況而定”。與此同時,作為實用類翻譯的譯者,很重要一點是要有責任心,不能僅僅滿足于”譯出”甚至”譯好”原文文字,而是要考慮到譯文在譯語語境中能否達到預期功能或效果,在可能情況下,為了委托者的最大利益,完成當次委托的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