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兩種語言的互譯過程中,理解原文都是第一位的要素。翻譯本質是要求真實,這是毋庸質疑的。有的譯文質量不高甚至錯誤百出,主要應該歸因于對原文的理解有所偏差。至于一些沒有把原文搞懂,也要硬譯或者脫開原文任意發揮的所謂譯文,則成了譯者自己的創作甚至編譯了。所以,只有抓住并正確理解原文的翻譯精髓及其包孕于上下文中的各種隱含意義,才有可能進行第二步的確切表達,而不是先表達后理解。
筆頭翻譯不等于讀書或口譯。很多人讀書都是不求甚解的,往往一目十行;杭州口譯在許多情況下也能順著大意對付過去,但真正動筆翻譯一篇文章或一部書,那就非徹底明白原文不可,有時一字一句都不可馬虎。遇到難解的關鍵詞匯,一般的翻譯就難以為繼。在翻譯實踐中,往往可以看到這樣一種情況:有譯者為了趕時間或者圖省事,拿起原文就著手翻譯,而對原文原文的全局卻一無所知,等于“摸著石頭過河”。這種邊操作邊理解,在表達理解中的做法顯然是不足取的。
一般說來,大多數杭州翻譯對英語的熟練程度不可能趕上或者超過對自己母語的熟練程度,因此,在英譯漢時應特別注意吃透英語原文,切忌望文生義或淺嘗輒譯。英語、漢語之間的差異錯綜復雜,既有語言表達方式方面的不同,又有思維邏輯以及文化習俗方面的不同,這就造成了理解和表達上的重重困難,當然首先是理解上的困難。即使是兩個主要英語國家美國和英國,有時對同一句話或同一個詞也會有迥然不同的理解,常因對某些語言現象的不同理解而引起誤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