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文化重要是通過人們創造的各種實物產品表現出來,包括自然地理條件、建筑物、古跡文物、服飾、食品、生活用品、勞動工具等。中國自古以來為農業國,中國文化植根于農村,以安定守成、沉著穩健、質樸厚重、崇尚和平為特征,故用語有不少是農諺。由于大多數諺語翻譯采用了生動形象的比喻,包括成語翻譯在內其深層意義完全能讓讀者理解,因此杭州翻譯盡可能使用直譯法,力求把原文的內容、形式和精神都還原到譯文中去。
英國是個島國,為了生存、人們不得不與氣候惡劣的海洋環境抗爭,歷史航海業曾一度領先世界。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英美人的成語、諺語等往往涉及航海事業、經受風雨、撲魚捉蟹。比喻和聯想是不可分割的,聯想的結構是詞語有了比喻義,想象義和象征義,比喻往往會打上名組文化的烙印,具有民族文化的色彩。英語中動植物詞的寓義非常豐富,有一些在漢語中也具有對等性。由于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不同的民族往往會用不同的比喻表達同一思想,這一點也體現在英漢語的日常表達中。
東西方人對動植物的愛好有許多不同,其聯想的特征有時也會大相徑庭。文化差異甚至是文化確實造成翻譯的不對等。在漢語文化中,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它代表一種氣勢磅礴的民族精神,象征權勢、吉祥、富貴。中國有龍的傳人、龍費鳳舞、龍馬精神、望子成龍、龍騰虎躍等說法,民間更是有賽龍舟、舞龍獅等活動。然而在英語文化中,dragon是邪惡的象征,是一種體形巨大、長有翅和爪、能吐火的怪物。
水產業在英倫三島占有重要位置,以致英國人常用fish(魚)來表示各色各樣的人,如;big fish(大人物),poor fish(窮光蛋),a strange fish(怪人)等。相比之下,“魚”在漢語中卻顯得平淡無奇。“老鼠”在漢語中的是“人人喊打”的東西;在西方,自從Mickey Mouse(米老鼠)問世之后,mouse(老鼠)便成了大眾特別是孩子們的寵物。西方人特別喜歡寵物,狗與貓在有關動物的成語中出現頻率比較多。在英美人,狗是人類的朋友,英語中含“狗”的詞語和習慣多為褒義,狗被譽為man’s best friend(人之良友)。中國人也喜歡狗,但在漢語成語中往往是貶義,如:狗仗人勢、狗頭軍師、狗急跳墻、狐朋狗友。而對于貓卻與此相反。中國文化中對松、竹、梅的評價特別高,便有了許關于他們的成語。如青梅竹馬、雨后春筍、松鶴延年、胸有成竹、踏雪尋梅。西方大多數人喜歡玫瑰花,用玫瑰花表達的成語、諺語也不在少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