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翻譯與價值觀翻譯,在多元的世界里,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審美取向,人們往往對于同一事物與詞匯有著不同的看法與理解。在一民族看來是美貌絕倫,而另一個民族卻視之丑陋不堪。漢語中不少能給我們帶來心理聯想和審美情趣的語言并不一定能引起英美人同樣的感受。例如,許多護膚產品在說明書中將“增白”譯為white the skin.在西方文化里,有“一白遮百丑”、“肌膚如雪”等表達,反映漢民族的審美心理。而西方人追求的是黑里透紅的健康美,具有古銅色的肌膚是最完美的,蒼白在他們眼里代表著貧困和疾病,并非美的象征。因此這種看起來完全對等的翻譯,卻不符合西方文化的消費心理,不得不引起杭州翻譯對各民族審美觀的重視。
價值標準的差異存在于眾多的文化因素之中,價值觀翻譯是其核心內容。價值觀表現為某些符合社會文化,具有持續性、穩定性,為社會成員所普遍接受的信念。作為文化構成的深層因素,它既是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又是社會文化因素在人們心中長期滲透、積淀的結果,它持久地影響著人們的態度、需要和行為方式。個人注意是西方國家一貫崇尚的價值觀念,是其最基本的文化特征。西方人重視個人主義并把個人利益放在首位,認為人自身的價值是至高無上、不容侵犯的,不容任何其他外來的因素以任何方式干涉或阻撓個人的發展。中國的人文精神不同于西方人文主義。中國的人文精神注重人的倫理道德修養,追求社會秩序安定和諧,倡導仁愛、寬容、義務、奉獻,重宗法人際,不強調個體人格,注重“群已合一”,突出社會人格,把個體看做是群體的分子,倡導集體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