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化翻譯是通過人們思維活動所形成的方式和產品表現出來的,既包含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審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信仰,也包含歷史典故、哲學、科學、文學藝術方面的成就和產品,是整個文化的核心。
哲學宗教:中國是一個傳統農業(yè)文化的國家,土地與農業(yè)為中華民族生存的命脈所寄。長期生活在農業(yè)文化氛圍中的中國人常把人與自然視為和諧的整體,主張人與天地萬物融合貫通,由此便形成了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宇宙哲學觀。西方文化源自希臘、羅馬,地處海濱及近海各島嶼,人們比較偏重于向外探究自然,注重空間的擴展和向外征服,從而形成了征服自然、驅使天地的文化概念。與宗教有關的詞語表達在英語中出現很多、成為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英漢詞語的表達也無不體現出不同哲學宗教影響下的不同文化內涵。如果忽視這方面的內容,那么杭州翻譯在翻譯中就會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
與宗教信仰有關的習語有大量地出現在英漢語言中。佛教(Buddhism)傳入中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人們相信有“佛主”(the Buddha)在左右著人世間的一切。(例如),“現身說法”原系佛教用語,現表示以親身經歷和體驗說明一種道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原是佛教棄惡從善的話;“五體投地”指的是兩手,兩膝和頭一起著地。這是佛教最恭敬的性禮儀式,比喻佩服到了極點。與此有關的習語很多,如:借花獻佛;曇花一現;僧多粥少;閑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等。在中國古代,道教(Taoism)、佛教和儒家思想(the Confucianism)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能貼切而準確地翻譯出這些具有豐富宗教哲學內涵的語言,我們必須在平時就要對英漢兩種文化進行廣泛深入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