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翻譯是各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凝聚著璀璨的藝術光彩。為了表達相同的意思,中西方人會聯想不同的典故。英漢兩種語言中有大量由歷史典故、古代神話形成的習語,這些習語結構簡單、意義深遠,往往是不能從字面意義去理解和翻譯的。一部分漢語成語帶有特定的中國文化背景,往往出自寓言、歷史典故翻譯或神化故事,字面翻譯無法讓外國讀者接受和理解,因此杭州翻譯可采用直接譯出其內涵的方法。如:1.名落孫山:failed to pass the examination or fail in official 2.葉公好龍:professed love of what one really fears 3.班門弄斧:display one’s slight skill before an expert 4.初出茅廬:at the beginning of one’s career 5.傾國傾城:be exceeding beautiful
英語典故習語多來自《圣經》和希臘羅馬神話,在表達同一種含義時,英漢語言中聯想的典故卻截然不同。如:夏日也空閃爍的繁星 漢語表達:漢語中叫做“天河”,重溫了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英語表達:英語稱之為Milky Way,它恰似希臘神話中天后Hera的奶汁。
上帝造人傳說是西方人固有的觀念,就如同中國女媧補天的傳說一樣。在英美國家人們的心目中上帝是萬能的、神圣的。圣經故事中關于上帝、耶酥、亞當以及一些帶有教誨意義的故事中的某個片段因人們的喜好甚至某些歷史、政治原因日作為習語的形式流傳下來。如:the Window’s cruse:寡婦的壇子。比喻取之不盡的財源。
神話傳說是人們在原始社會中因對自然環境、周圍世界的混沌與恐懼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運用各種想象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而形成的近乎虛幻的故事情節,反映出古代人渴望戰勝自然、征服自然的決心。漢語中有源自神話故事的詞語,如“開天僻地”一詞,出自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天地是盤古開辟而成,后指“從未有過,有史以來第一次”的意思;“精衛填海”,出自《山海經北山經》古代神化,比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英語中也有很多具有神化色彩或歷史典故。如:Midas touch:掙錢的本領。希臘神話中,弗利治亞國王邁達斯,相傳貪財,求神賜給點物成金的法術,這個故事與中國人熟悉的點石或點金指的神化傳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