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從顏色詞匯和委婉語兩方面來比較中西方審美的價值觀的差異。1.顏色詞匯語義:不同民族對色彩的喜好是不同的,有相似也有迥異之處,這些異同都體現在語言的表達上。英漢顏色詞,從物理學角度講沒有區別的,但在杭州翻譯語言交流中,它們卻各具不同的聯想意義,此時的顏色不再是自然色彩,而是象征色彩。在中國歷史上,黃色歷來是封建王朝的代表顏色,莊重而尊嚴。古代只有皇親國戚才能穿黃色的衣服,語言表達上也有“黃袍加身”、“黃金時代”、“黃粱一夢”等。而在西方文化中,紫色是尊嚴和權利的象征,體現在語言上就有了raised to purple(皇帝登上寶座),born in the purple(生于王室)等表達形式。紅色(red)也是漢民族喜歡的顏色,新娘結婚時都喜歡穿紅色衣服,節慶日掛紅燈籠,我國的黨旗、國旗也是紅色的。如;紅人:a favorite with somebody in power 紅榜:honor roll 紅運:the world of mortals 紅顏知己:female bosom friend 而西方文化中視紅色為不祥之兆,如果看到紅色,那就意味著有危險如:the red:赤字? see red:激怒,生氣? a red battle:血戰
委婉語是人們談論那些令人不快或尷尬的事情時所使用較為禮貌的說法。它是一種修辭格,更是一種文化現象。由于委婉語在英語中比較廣泛、因此了解一些委婉語的用法對翻譯還是有很大幫助的。一般認為,英語委婉語和漢語委婉語是這兩種語言中完全對等的修辭方法。但語言是思想的載體,是社會文化的鏡子,作為語言的一種表達方法,委婉語也體現了兩種文化內涵,具有明顯的民族特征。
在中國文化社會中,中國人不諱言“老”,因為中國社會崇尚尊老,認為老人經驗豐富,是智慧的象征。而在西方,人們也不會稱呼老人為old people,而是senior cittzen或 the longer-lived;”老年”、“晚年”被稱作mature golden age,因為他們認為人一旦變老,就以為著要被逐出主流社會,對社會無用了,因此人人諱言“老”,再如,“退休的人”常稱做pensioners,“黑人”是African American.
古今英漢文學作品、報刊雜志中都有委婉語的運用,人們在日常交往中更是運用頻繁。出于政治目的的需要,同時也是為了減少某些詞語和概念所引起的不快,英語新聞中經常使用委婉語。例如,上世紀初葉,美國勞資關系緊張,罷工風潮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報界為了掩蓋真相,在報道罷工事件時不用strikes(罷工),而說industrial action(工業行動),把“勞資關系”含糊稱做industrial reation,并把“勞資爭端”稱作industrial dispute.
由此可見,委婉語不僅是一種語言現象,更是一種社會語言學現象。在交際中,人們可以通過委婉語來避免語言過于直陳而給對方造成傷害;同時,在社會、政治、經濟、軍事等軍務中,也為某些行為起了一定掩飾作用。只有為委婉語的用法細心的研究,杭州英語翻譯才能更準確地理解它,并進行恰如其分的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