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翻譯界-特別是文學翻譯界在“五四”運動后的一段時間曾經大興“異化”譯法,引入許多異域文化表達法;20世界80年代以后,“異化”和“歸化”譯法同時得到了倡導,強調語言的通達交際功能,F在,關于“歸化”和“異化”的討論越來越激烈。
“歸化”和“異化”所討論的問題在大的范疇里和直譯與意譯所討論的問題實際上屬于一個性質,但“歸化”和“異化”所涉及到的問題主要是解決文化異質之間的特色差異(例如成語等)!皻w化”和“異化”是杭州翻譯實踐所經常遇到的問題,如能在理論上理清概念,更加透徹地加以探討,而且側重于解決實例的具體譯法而不是進行空泛的討論,對指導翻譯的實踐無疑是頗有意義的。
說的直白一些,“歸化”就是異質文化的本土表達,即使譯文符合譯入語的表達習慣,讓譯入語的讀者讀起來易懂、舒服;而“異化”則是指忠實轉達譯出語的文化特色,保留譯出語的“洋味”。中國譯者在歸化和異化譯法上組出了許多成功的探索。特別是在詞語方面以及在處理文化異質方面都有許多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