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譯法
休閑就是休息與空閑么
幾年前我在蘇州電視臺審閱英語新聞稿時看到一篇根據中文編譯的報道。內容涉及有關蘇州城市建設中改造“休閑廣場內容”。電視臺聘請的翻譯,把“休閑廣場”翻譯成“fallow square”,由于沒有中文原文,我一時感到和難理解:“fallow”本來是一個農業上比較常用的單詞。
是專門用來說土地的,意思是“休耕地”,即在一段時間內沒有種植任何農作物的“閑地”,而這條新聞報道的是蘇州市內繁華中心地區一個廣場改造情況的,怎么會與“休耕地”發生聯系呢?顯然這只是譯者不假思索直接挪用詞典中的詞翻譯的。
那么從過去普通詞典上為什么只能找到這種注釋呢?從根本上說,這也是主導文化決定的,即中國是一個具有長期農業文明的民族,農業文化在中國民族心理中長期以來一直占據主導地位,因此人們看待事物常常首先從農業角度看。然而,社會是發展的,語言也是活的東西,是隨著社會歷史的演變而逐漸發展變化的,舊的字詞會在這一發展過程中不斷產生出新的意義,舊的意思也會逐漸被淘汰。
中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城市化的發展----也使“休閑這一詞”的意義發生了變化。具體地說,休閑越來越多地被用于人的活動而不是農業中的土地,當今尤其被用來表現現代人在正常的每日8小時或每周40小時工作以外的業余生活,尤其是文藝體育、娛樂、旅游等消遣活動。“休閑”的字面中雖然仍然包含著“休息”和空閑的意思,但是這只是與“工作”和“繁忙的工作”相對“休息”和空閑,而不是“有事”或“做事”相對的什么活動也沒有空閑、休息。與此相反,現在常說的是“休閑活動”,實際上是指在工作之余參加各種與工作無關的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