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出版社翻譯
人大出版學副教授的意見:譯作水平下降 緣于“快餐式翻譯生產”
現在翻譯主要是當一個掙錢的機會。其次,也是很重要的一點,以前的翻譯多是主動翻譯,不是被動翻譯。所謂主動翻譯,就是翻譯者自己感興趣,他們先跟版權方談好版權事宜,然后開始翻,翻完之后,再去找出版社出版。那時社會上有一批專門的杭州翻譯公司的翻譯家,如像傅雷等人,水平很高,對所翻譯的作品很在行。但如今這樣的專業翻譯家是少之又少。現在一般的情況是,出版社先拿到書的出版權,然后再去找譯者來翻。很可能出現的局面就是:翻譯者對這本書不熟悉,本人沒興趣,完全是當作一個掙錢的機會來完成任務。現在暴露出來的翻譯問題,更多是理解上的不到位。在一些較專深的學科,有的翻譯者本人就沒有吃透這個專業,出版社只是因為他的外語水平好,就把這個著作交給他了。比如起初在翻譯《哈利波特1》的時候,人民文學出版社曾請的是著名的老翻譯家。但水平很高的老先生,翻譯這種針對少兒的奇幻作品,還是不到位,因為在理解和表述等方面不具有共同興趣。后來出版社選擇了年輕的馬愛農姐妹。
張子輝(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出版發行研究室主任)認為,現在翻譯作品水平的確比以前下降了,主要由三個原因造成。出版社可能會追求短期利益。首先是出版社的體制問題。出版業在市場化之前,一般不用為生存擔憂,能夠沉下心來做一些工作。但現在問題也正出在這里,出版社要兼顧兩頭,一方面是追逐經濟利益,沒有錢就活不下去;但另一方面,出版社如何犧牲一些短期利益來保證出版物的質量?
至于行業協會或新聞出版管理機構等組織和機構,只能通過一些質量檢查來評定優秀出版物,定期頒一個獎。出版物水平下降,如非政治錯誤而僅是文字水平下降,出版社一般不會為此受到處罰。張子輝強調說,對那些艱深的學術著作的翻譯,必須要當事業來看待,這就需要出版社有經濟實力的支撐。而像有些老牌的出版社聲譽很高,但主要靠工具書盈利,實力并不如人們想象的那般雄厚,甚至可以說逐年下降。至于那些小的出版社,更是會在拿到版權后,急于馬上創利。
《哈7》只有短短三個月翻譯時間。第三個原因,在于翻譯時間的變化。以前的翻譯家在動手翻譯前,常常已做了多年準備工作,翻譯過程甚至會更長。傅雷曾經有一部作品,拿在手上長達近十年。他長期當作一個愛好,每天翻一點,碰到哪里不懂的,就去研究。這樣翻譯出來的書,當然是真正的精品。
而現在出版社拿到版權后,時間非常有限。一旦拿到合同,出版社就希望盡快推出,沒耐心讓譯者翻一兩年甚至三四年,不可能讓你磨到位了再出版。逼得你必須迅速拿出來,基本上可以看作“快餐式生產”。包括現在《哈利波特7》在7月拿到中文版權,10月份就要推向市場,這也是被逼的——你再不出來,網上盜版翻譯的已經到處都是了。三個月時間,翻譯《哈7》這樣一本七百頁左右的作品,即便對于馬愛農姐妹這樣已經有翻譯慣性的,張子輝副教授還是覺得很倉促。“這對翻譯水平當然影響很大,要是學術著作的話,當然就更受影響了!”不妨借鑒國外來招投標。對譯者進行版稅提成。張子輝副教授認為,現在是一個快速積累的階段,出版社有自己的苦處,都想盡快發展壯大起來,一時的實力又不夠,就難免會犧牲質量,這成為出版業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