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文化實踐
翻譯的文化含義和翻譯理論實踐
如果一個人真正通曉原語與譯入語及其包容的文化內涵,那他就可以從事翻譯活動。然而,不同譯者即使有大體相當的語言文化素質,對同一材料仍然可以做出不同的譯文,而且不同的譯文仍然有高低優劣之分。
這里雖然確實還有一個翻譯“技巧”的問題,但最重要的技巧不是純粹的語言技巧,也不是純粹是可以憑借創造的靈感自由發揮天賦才能,而是一種根據翻譯的的性質與功能做判斷、選擇的能力,它與在特定實踐運用中的具體技巧有所不同:翻譯實例中的具體技巧始終是靈活多樣的,在不同的情況下運用不同的技巧是為了適合不同的目的,而這種正確的判斷、選擇的能力是一種指導翻譯實踐的總體意識;是指導譯者選擇技巧的技巧;是根據翻譯的目標確定翻譯度,即確定內在翻譯相對于譯者本人對翻譯文化含義的意識或潛意識,反映他翻譯時所采取文化姿態或立場。因此,把握翻譯文化的含義,就是從最高的層次上把握翻譯的實踐性質,就有可能根據具體的情況作出最明智的具體抉擇。
對翻譯的高低優劣判斷有如下三點:
- 翻譯作品中所反映的文化姿態是否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和需要。
- 這種姿態是否符合譯入語的讀者對象或成為之理解、接受,并對讀者有引導啟迪的作用。
- 翻譯中所使用的技巧或譯入語表現形式是否始終適應其文化姿態,是否會自相矛盾。
總之,對于一個通曉原語與譯入語及其所包容的文化內涵的譯者來說,如果能夠通過技巧的選擇始終如一地為其明確的文化姿態或立場服務,而這種服務或立場又能反映時代的發展趨勢,并有可能為讀者對象所理解、接受,那么他的譯文就是上品,否則無論運用何種技巧都是下品。
當然,對于這些尺度還可以在更詳細的文化含義分析基礎上做進一步的補充和具體說明。但是,從超越純語言問題和文藝問題的角度上,根據文化含義的翻譯的概念提出這樣的尺度,對擴大翻譯學的視野。理解其廣闊的研究范圍以及由此產生的種種矛盾問題,對提高其理論體系和完整性,從而提高其在社會科學中的層次來說,都是大有裨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