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失彩現象是很難避免的。所謂“等效”翻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基本上不太可能完全實現。例如,英語有一條諺語是;A thousand mustaches can live together,but not Four breasts.譯成漢語是千條漢子能共處,兩個婆娘難相容。這樣譯,原文中的譏誚和幽默色彩失掉了,但也是不得以而為之。漢語中的許多譏誚的話、邂逅語等在譯成英語時有時也只能譯出大意,其中的色彩也無法全部保留。例如:“屎殼郎趴在鐵軌上,你還愣充大鉚釘”“老太太抹口紅,給你點顏色瞧瞧。”上墳燒報紙,你糊弄鬼。譯成英語時都很難全部保留其幽默的譏諷效果。凡遇到這種情況,應把握兩條基本原則:一是“失彩”不能失掉譯文的交際功能;二是應盡量動腦筋讓“失彩”程度縮小。
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民族的語言不能溝通。即便是將來真有外星人前來同地球人接觸,雙方也肯定會有辦法進行交流。由于語言是意義的外殼和信息的載體,它的“可譯性”
始終是主要的方面,人類共存于同一天地,衣食住行和七情六欲都大體相同,在宇宙、天文、地理、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社會百態、種族發展史和語言學方面都有許多共相,這樣就使得人們總是能夠翻譯任何用語言所陳述部分的絕大部分意義,從而達到交流的真正目的。從這種意義來說,翻譯藝術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同時,我們還應該正視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性,正因為有差異性的存在,才需要杭州翻譯公司不斷地研究開發翻譯理論,不斷地提高翻譯技術和改進翻譯質量。
德國語言學家和古詩翻譯家威廉(1767-1835)曾說:“依我看來,任何翻譯者毫無疑問是試圖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每個譯者必須要接觸到兩個暗礁中的一個而沉船,或者是過于嚴格的遵循本國人民的特點,結果損害了原著。兩者之間的折衷不但難以達到,而且簡直不可能。”還有人說;“翻譯者即叛逆者。”這些觀點雖然不無道理,但其片面性和絕對化是顯而易見的,有其悲觀消極的負面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