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句文化重組
一般來說,人們把語言中能夠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的一組詞叫做句子。但是,在語言運用中,同樣一個意思不但可以用不同的句子表達,也可以用一兩個詞語概括,而且句子還有簡單句、復雜句和省略句,最簡單的省略句可以簡單到用一個詞代替,而比較復雜的句子可以改寫或理解成一個段落。所以,實際上詞、句、話語概念之間的界限并非簡單。
也就是說,同樣一個意思有時既可以用詞語表達,有時又可以用簡單句子,有時還可以用比較復雜的句子。如果考慮到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及其翻譯中的變化,這種情況就更加復雜了,就英語與漢語來說,這兩種相差較大的不同語言作為不同文化的反映也常常體現在遣詞造句的習慣和差異上,比如,英漢語言對比研究發現,英語與漢語的句子實際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其中最主要的包括:
1.句子的性質有所不同
在完整的句子中。主語詞或主語成分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要素,而漢語的主語并不那么重要,只要語境決定意思可以理解,主語就常常省略。在漢語中“下雨了”是一個句子,但不需要有主語;而在英語中則要說“It is raining”,其中的“it”一詞不能省略,省略了就不是句子。因此兩種語言相對而言,人們認為英語是主語突出的語言,而漢語是主題突出的語言。也同樣是因為這個原因,漢語說“這座房子很大”,其中用“這座房子”做主題,而英語則傾向于在表達同樣意思時說“It is a large house”,其中主語是一個虛設的“it”,而主題詞“house”
并不是句子的主語。
2.句子的標志形式有所不同
英語以動詞的謂語形態和句號為標記,而漢語則不強調所謂的謂語動詞這樣的形態標記,大量漢語句子根本沒有所謂的謂語動詞,如上面所舉的“這座房子很大”一句就代表了這種情況。此外英語中“系動詞be”的各種形式使用十分廣泛,發揮著重要的句法功能,而漢語的“是”則主要作為判斷詞來使用,因此使用頻率遠遠低于英語。從總體上來說,英語句子的形式以謂語動詞作為標記,漢語的句子常常沒有謂語動詞標記,而是根據主題很述題分成“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
3.句子不同成分的連接方式有所不同
英文句子的各個部分之間的連接都有詞語完成或由詞尾變化實現,標記明顯,而漢語句子零碎,句子之間的各個不同成分之間的關系常常缺乏明顯的形式,逗號和句號界限不明,逗號的使用頻率遠遠高于英語。
由于上述原因及其與此相關的其他原因,在英漢互譯中往往存在著從詞語到句子的文化性重組,而且這種重組也具有多種可能性,并非一一對號入座的機械轉換。下面所搜錄的文章是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以本人曾經做過的翻譯為例,對上述這些情況進行討論,解釋句子翻譯的多種可能性及翻譯選擇應該考慮的具體問題。
|